杭州爆米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伍迪中心2幢9層903
0571-89935007
傳統柜子漸退出中國家庭!年輕人新式做法高級實用
當代年輕人裝修,最怕的不是預算不夠,是“裝完就踩坑”——比如聽長輩勸打了滿墻固定隔板的衣柜,結果冬天羽絨服擠得門都關不上,夏天吊帶衫掛在大格子里空出一半空間落灰;買了個占1.5㎡的大書桌,平時根本不用,堆滿快遞盒和沒拆的盲盒;樓梯下、陽臺角全是“死角”,卻連個放行李箱的地方都沒有。說到底,不是家里太小,是傳統柜子的“死設計”,跟不上我們“越活越具體”的日子。
就說我朋友小夏,去年咬咬牙買了套58平的學區房,裝修時先打了組傳統衣柜,剛住三個月就崩潰:“我170cm的羽絨服塞不進上層隔板,只能團成球堆在下層抽屜;夏天的吊帶衫掛在大格子里,空出來的地方能放兩個貓砂盆。”后來她換成可調節隔板的衣柜,把隔板往上調兩格放羽絨服,往下調三格掛吊帶,瞬間多出三分之一空間,甚至還能加個小格子放她收集的星黛露——你看,柜子不是“擺那好看的”,得跟著你的生活習慣“變形狀”。
再比如租房黨最愁的“沒有書房”,我去年租房時試過把抽拉書柜塞在沙發和墻之間的縫隙里,占地還沒1㎡,拉出來是張能放15.6寸電腦的小書桌,寫方案、改論文剛好;收回去能放兩百本書,甚至還能在后面藏我家貓的玩具箱(別問,貓就愛鉆這種“隱蔽空間”)。比買個大書桌強多了,畢竟租房的每一寸空間,都要“花在刀刃上”。
還有樓梯下的空間,我同事住復式,以前樓梯下堆的全是折疊椅、舊嬰兒車,落灰又礙眼。
后來做了個貼合樓梯弧度的階梯矮柜,第一層放行李箱和露營裝備,第二層放孩子的玩具車,最下面一層加了個軟坐墊,直接變成換鞋凳——原來閑置的“垃圾角”,居然能變成“進家門先坐會兒”的溫柔角落,是不是比堆雜物聰明十倍?
再說廚房,我媽以前總說“做飯像打仗”:臺面堆著電飯煲、咖啡機、空氣炸鍋,切個菜要挪三次東西,炒個菜油星子濺得電器上全是。后來她狠下心做了嵌入式廚電柜,把微蒸烤一體機嵌進高柜,臺面空出來放菜板和洗好的青菜;底部抽屜分了四層,一層放調料瓶(還做了傾斜設計,不用彎腰就能拿到),一層放鍋具,一層放碗碟,最下面一層放保鮮膜和廚房紙;連灶臺旁邊的墊腳處都做了個抽拉盒,放她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腌菜壇子。現在她做飯都要哼歌,說“臺面干凈,切菜都快兩分鐘”。
其實好的柜子從來不是“越多越好”,是“你需要什么,它就長什么樣”。比如你愛買盲盒,可以在衣柜里加個帶玻璃門的小格子,既能展示又防塵;你愛喝奶茶,可以在玄關做個小抽屜,專門放沒扔的奶茶杯(別笑,我朋友就這么干,說“看著奶茶杯就想起快樂時光”);你家有孩子,可以在矮柜上做個開放格,放他的繪本和拼圖——柜子是“服務人的”,不是“讓人遷就的”。
你家有沒有那種“看著就煩”的傳統柜子?比如固定隔板的衣柜、占地方的大書桌、堆雜物的樓梯角?要不要試試把它們換成“靈活款”?畢竟家的意義,從來不是“裝了多少柜子”,而是“每一寸空間都讓你舒服”啊~
你最近有沒有想改造的“柜子痛點”?比如想在陽臺加個抽拉柜放園藝工具,或者在衣柜里加個格子放球鞋?評論區聊聊,說不定能找到“同病相憐”的朋友!
爆米花生活
關注
1387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