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爆米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伍迪中心2幢9層903
0571-89935007
豌豆苗出土后,“3水2肥”跟上,后期高產不是夢!
清晨的露水還掛在葉尖上,老王頭已經蹲在自家豌豆地里瞇著眼笑了。鄰居路過田埂,忍不住夸贊:“王叔,你這豌豆苗長得可真精神,后期肯定又是大豐收!”老王頭站起身來,拍拍手上的泥土:“秘訣就在這‘3水2肥’上,苗出土后伺候好了,后期想不高產都難啊!”
這“3水2肥”到底是什么?怎么把握時機?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道說道。
第一水:保命水——澆透不積水
豌豆苗剛出土時,像嬰兒般嬌嫩,這時候的澆水可是關系到苗能否成活的關鍵。俗話說“澆透不澆澇”,就是要讓水分充分滲透到土壤中,但又不能積水淹根。
具體怎么做?在豌豆苗出土后3-5天內,選擇晴朗無風的中午前后,用噴灌或人工噴灑的方式輕輕澆一次水。水量控制在剛能濕潤幼苗根部土壤為宜,切忌大水漫灌。
這時候的豌豆苗根系尚未發育完全,吸水能力弱,如果水量過大,不僅容易導致爛根,還會造成土壤板結,影響幼苗生長。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,這一水澆好了,苗齊苗壯就有了保障。
第二水:催苗水——促根又壯棵
當豌豆苗長出3-4片真葉時,就到了第二個關鍵澆水期。這時候豌豆的主根已經伸長到16厘米左右,側根也開始發育,需水量明顯增加。
此時澆水要配合中耕松土,在澆水后地表稍干時,淺鋤表土,破除板結,這樣既能保墑又能促進根系生長。
這次澆水的水量可以適當加大,保證水分滲透到土壤15-20厘米深處,滿足根系擴展的需要。但還是要記住豌豆“不耐澇”的特性,澆水后田溝內絕對不能有積水。
第三水:豐產水——花期巧補水
豌豆開花結莢期是需水的臨界期,這時候如果缺水,會導致大量落花落莢,嚴重影響產量。
什么時候澆這第三水呢?在豌豆初花期到始莢期,如果發現土壤含水量低于20%,或者中午植株葉片稍有萎蔫,就要及時補水。
這次澆水最好采用噴灌方式,同時可以結合追肥一起進行。有條件的可以采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,既能補水又能保花保莢。澆水時間應避開中午高溫和刮風天氣,減少水分蒸發損失。
說完了“三水”,咱們再來聊聊“兩肥”。
第一肥:提苗肥——輕施促生長
豌豆苗出土后15-20天,幼苗由依靠種子營養轉為土壤吸收營養,這時需要第一次追肥。
這次追肥要掌握“輕施、偏施”的原則。輕施是用量不宜過大,偏施是針對弱苗、小苗適當多施,促進全田平衡生長。
一般每畝可追施尿素5公斤、氯化鉀5公斤,或者三元復合肥15-20公斤,結合澆水進行。這樣既能促進幼苗生長,又不會造成肥害。
第二肥:攻莢肥——重施保產量
豌豆開花坐莢后,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,需要大量養分支持。這時要重施一次結莢肥。
一般在植株下部開始結莢時,每畝追施尿素7.5公斤、氯化鉀7.5公斤,或者三元復合肥20-25公斤。同時,為了促進莢果飽滿,還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硼砂溶液。
這次追肥是確保豌豆高產的關鍵,施肥后要及時澆水,促進肥料吸收利用。但注意施肥量也不能過大,特別是氮肥過量會導致植株徒長,反而影響結莢。
這“三水兩肥”的技術,看起來簡單,但實際操作起來需要根據當地氣候、土壤條件和植株長勢靈活掌握。
現在農業專家們還創新了智能水肥管理技術,基于豌豆苗期、花期、灌漿期的需肥規律,實施精準調控,使肥料利用率提升35%以上。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地,有人種得一般,有人卻能高產的原因。
記住,好苗是基礎,后期的水肥管理才是高產的關鍵。把這“三水兩肥”跟上了,你的豌豆地想不高產都難!
老王頭常說:“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。”只要我們按照豌豆的生長規律,科學管理,這片綠色的希望定能換來金黃的收獲。
體壇視界
關注
151960